2007年12月30日 星期日

李清照的詞富盛名,再來閱讀詩作吧!

現存完整的李清照的詩有十二首:

1.古體詩:

五古——〈曉夢〉、〈詠史〉、〈上樞密韓公〉。

七古——〈浯溪中興頌詩和張文潛二首〉、〈感懷〉、〈上工部尚書胡公〉。

2.近體詩:

五絕——〈分得知字〉、〈烏江〉。

七絕——〈偶成〉、〈春殘〉、〈夜發嚴灘〉、〈題八詠樓〉。

在這裡,分作議評政治和抒發現實兩大類加以分析,前者有:〈浯溪中興頌詩和張文潛二首〉、〈烏江〉、〈詠史〉、〈上樞密韓公〉、〈上工部尚書胡公〉;後者為:〈曉夢〉、〈感懷〉、〈分得知字〉、〈偶成〉、〈春殘〉、〈夜發嚴灘〉、〈題八詠樓〉。

(一) 議評政治——

1.〈浯溪中興頌詩和張文潛二首〉:

五十年功如電掃,華清宮柳咸陽草。
五坊供奉鬥雞兒,酒肉堆中不知老。
胡兵忽自天上來,逆胡亦是奸雄才。
勤政樓前走胡馬,珠翠踏盡香塵埃。
何謂出戰輒披靡,傳置荔枝多馬死。
堯功舜德本如天,安用區區紀文字。
著碑銘德真陋哉,乃令神鬼磨山崖。
子儀光弼不自猜,天心悔禍人心開。
夏商有鑑當深戒,簡策汗青今具在。
君不見當時張說最多機,雖生已被姚崇賣。

這首詩是李清照十七歲時所作。元符三年(1100)夏,李格非和張耒(字文潛)等人到凝祥池觀荷花,張耒作詩記此遊,還有〈讀中興頌碑〉詩,之後李清照作此詩和之;前者主要是歌頌唐代中興元老,持有「女色亡國論」,李清照卻有不同看法,她認為玄宗晚年沉湎聲色,朝政腐敗,奸雄得志,是安史之亂的禍源,也批判肅宗的不孝及後人著碑銘德的愚蠢……。

李清照作此詩,除了因為張耒乃父親之好友,對其心存崇拜,也想藉由和詩表達自我,長輩之間談論小孩自然插不上嘴,透過詩作既不狂妄,又能表示自己的見解,更可訓練作詩能力,寫得好,受人稱讚,寫不好,人們也不會拿年僅十七歲的她跟張耒比來嘲笑。

詩中引了「君不見當時張說最多機,雖生已被姚崇賣」這個不合史實的故事,應該是李清照對朝臣相互傾軋,一些前輩隨蘇軾反對變法而受迫害等有感而發,所以要在朝為官者像「子儀光弼不自猜」。年紀輕輕就能有如此想法,實屬難能可貴,也因著這首詩彰顯其詩名。

2.〈烏江〉:

生當作人傑,死亦為鬼雄。
至今思項羽,不肯過江東。

這是四十六歲之作,也叫〈夏日絕句〉。

3.〈詠史〉:

兩漢本繼紹,新室如贅疣。
所以嵇中散,至死薄殷周。

4.〈上樞密韓公〉:

詩前有序:「紹興癸丑五月,樞密韓公、工部尚書胡公使虜,通兩宮也。有易安室者,父祖皆出韓公門下。今家世淪替,子姓寒微,不敢望公之車塵。又貧病,但神明未衰落,見此大號令,不能忘言。作古、律詩各一章,以寄區區之意,以待採詩者云。」

詩云:

三年夏六月,天子視朝久。凝旒望南雲,垂衣思北狩,
如聞帝若曰:岳牧與群后。賢寧無半千,運已過陽九。
勿勒燕然銘,勿種金城柳。豈無純孝臣,識此霜露悲?
何必羹捨肉,便可車載脂。土地非所惜,玉帛如塵泥。
誰當可將命,幣厚詞益卑。四岳僉曰俞,臣下帝所知。
中朝第一人,春官有昌黎。身為百夫特,行足萬人師。
嘉祐與建中,為政有皋夔。匈奴畏王商,土蕃尊子儀。
夷狄已破膽,將命公所宜。公拜手稽首,受命白玉墀,
曰臣敢辭難,此亦何等時!家人安足謀,妻子不必辭。
願奉天地靈,願奉宗廟威。徑持紫泥詔,直入黃龍城。
單于定稽顙,侍子當來迎。仁君方恃信,狂生休請纓。
或取犬馬血,與結天地盟。

5.〈上工部尚書胡公〉:

胡公清德人所難,謀同德協心志安。
脫衣已被漢恩暖,離歌不道易水寒。
皇天久降后土濕,雨勢未回風勢急。
車聲轔轔馬蕭蕭,壯士懦夫俱感泣,
閭閻嫠婦亦何知?瀝血投書干記室。
夷虜從來性虎狠,不虞預備庸何傷。
衷甲昔時聞楚幕。乘城前日記平涼。
葵丘踐土非荒城,勿輕談士棄儒生。
露布詞成馬猶倚,崤函關出雞未鳴。
巧匠何曾棄樗櫟?芻蕘之言或有益。
不乞隋珠與和璧,只乞鄉關新信息。
靈光雖在應蕭蕭,草中翁仲今何若?
遺民豈尚種桑麻?殘虜如聞保城郭。
嫠家父祖生齊魯,位下名高人比數。
當時稷下縱談時,猶記人揮汗如雨。
子孫南渡今幾年,漂流遂與流人伍。
欲將血淚寄山河,去灑東山一壤土。
想見皇華過二京,壺漿夾道萬人迎。
連昌宮裏桃應在,華萼樓頭鵲定驚。
但說帝心憐赤子,須知天意念蒼生。
聖君大信明如日,長亂何須在屢盟!

(二) 抒發現實——

1.〈曉夢〉:

曉夢隨疏鐘,飄然躋雲霞。
因緣安期生,邂逅萼綠華。
秋風正無賴,吹盡玉井花。
共看藕如船,同時棗如瓜。
翩翩座上客,意妙語亦佳。
嘲辭鬥詭辯,活火分新茶。
雖非助帝功,其樂莫可涯。
人生能如此,何必歸故家。
起來斂衣坐,掩耳厭喧譁。
心知不可見,念念猶諮嗟。

2.〈感懷〉:

詩前有序:「宣和辛丑八月十日到萊。獨坐一室,平生所見,皆不在目前。几上有《禮韻》,因信手開之,約以所開為韻作詩,偶得「子」字,因以為韻,作《感懷》詩云。」

詩曰:

寒窗敗几無書史,公路可憐合至此。
青州從事孔方兄,終日紛紛喜生事。
作詩謝絕聊閉門,燕寢凝香有佳思。
靜中我乃得至交,烏有先生子虛子。

詩序已提到作此詩的時間——宣和三年(1121)八月十日,先前趙明誠知萊州,李清照是後來才到,可是接下來的生活卻不如意,從這首詩即可看出,把自己以「可憐」來形容,就像當年的袁術(公路)那般失意寥落。

3.〈分得知字〉:

學詩三十年,緘口不求知。
誰遣好奇士,相逢說項斯。

這是李清照於建炎二年(1128)四十五歲時之作。一看就是表達懷才不遇的心情。

4.〈偶成〉:

十五年前花月底,相從曾賦賞花詩。
今看花月渾相似,安得情懷似往時。


這是李清照在四十七歲那年春天,回憶過往作的詩。題作「偶成」,大抵不是經過長期構思、絞盡腦汁,應屬於不經意而發,但不是無病呻吟,必為有所感觸,「觸於物而感于內,情愫流溢於肺腑」,才會表現出來,而成為詩。

全詩前半段具體地寫過去,後半段抽象地寫現在;前者點出時間,也描述夫妻倆於月下甜蜜地賞花賦詩;後者的「渾」、「相似」、「似」都是那麼地不確定、虛無縹緲。不過,在這種虛實對比中,益發顯現妻子思念丈夫的深情。

5.〈春殘〉:

春殘何事苦思鄉,病裏梳頭恨髮長。
梁燕語多終日在,薔薇風細一簾香。


又過了兩年,又到了春天,然而此時李清照的思緒已不同,心情從悼亡夫轉為思故鄉,但仍是愁苦的。要附加說明,李清照在創作前期,詩、詞的分野是很清楚的,那時的詩幾乎是關係到國家、政治,到中年於萊州作〈感懷〉,便把兒女私情作硬化處理,愈到後期,詩、詞愈相近,以致被認為「以詞語入詩」

6.〈夜發嚴灘〉:

巨艦祇緣因利往,扁舟亦是為名來。
往來有愧先生德,特地通宵過釣臺。

紹興四年(1134),時局仍然危亂,李清照為避難金華,途中過嚴灘,嚴灘在浙江桐廬富春江畔,相傳為東漢嚴光釣魚處,又富春山上有東西兩台,傳是嚴光釣魚台。行經此地,李清照於是有感而發,乃作此詩。

7.〈題八詠樓〉:

千古風流八詠樓,江山留與後人愁。
水通南國三千里,氣壓江城十四州。

紹興五年(1135)春夏之交,五十二歲的李清照仍居於金華,某日遊八詠樓,極目遠眺,「三千里」、「十四州」盡收眼底,她所關注的是作為兵家必爭之地、浙東重鎮的形勢,也感慨江山之難守。「八詠樓」原名「玄暢樓」,南朝齊詩人沈約任東陽(今浙江金華)太守期間,為此寫有總題為〈八詠〉的八首詩於此樓壁,後人因而改為八詠樓。沈約想當宰輔,可是不被朝廷重用,這〈八詠〉詩,也多寓己不得志;但李清照的感慨不是為個人得失,而是抒發亟望復國的江山之愁,像這樣大好的河山,很可能會落入敵手,想到這裡,當然冀求國家富強起來,卑顏屈膝只會使金人更貪得無饜,家國更沒有保障,所以才會寫「江山留與後人愁」。李清照寫這首詩,以「風流」來狀物,是用擬人法使八詠樓氣態非凡,令人心神嚮往,將其氣派最大限度地表現出來,以樂景寫哀情,乃為了指斥、譏諷南宋朝廷不惜土地、放棄美好江山。

沒有留言: